近日,台中發生令人痛心的「豐原五口命案」,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悲憤。這不僅是個別家庭的悲劇,更揭示出台灣在面對詐騙犯罪、經濟壓力與制度性失靈下的集體脆弱。許多家庭原本擁有平凡幸福的生活,卻因一場詐騙而瞬間瓦解。我們必須集體正視這場社會災難,並思考:社會安全網是否真正存在?
社會安全網失靈 : 人民的苦,無門可求
許多受害家庭在遭受詐騙、財務困境或精神崩潰時,卻往往無法獲得即時而有效的協助。「求助無門」成了他們的共同遭遇。雖然政府提出「社會安全網」政策,但在實際執行與橫向聯繫上,仍有諸多落差。
三大打詐困境,挑戰制度極限
- 詐騙集團首腦與機房多設於境外,難以追緝
- 洗錢金流轉移至國外,監管與阻斷難度高
- 國際執法合作受限於外交與邦交現實

三項關鍵改革建議
1. 加重刑度與擴大追責範圍:對詐騙犯加重刑責,並將提供人頭帳戶者列入共犯處理,強化法律嚇阻效果。
2. 強化科技打詐人才體系:
自基層至高階,全面培育數位偵查與AI詐騙預警能力,因應犯罪手法的快速進化。
3. 推動跨國執法合作:
積極爭取第三方機構及友好國際組織合作,追查幕後首腦與金流源頭,打破境外詐騙保護傘。
我們不該只依靠英雄,而應打造穩固制度
協會呼籲,全社會應成為前線警員的堅強後盾,不讓打詐成為孤軍奮戰。打詐國家隊不該各自為政,應整合司法、警政、教育與民間社會,共築防詐聯防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