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眾多詐騙手法中,「假投資詐欺」是目前最惡名昭彰、案件數量最多的一類。根據統計,平均每月受理件數可高達6,000件,佔所有詐欺案件的40%。若從詐欺總金額來看,其比例更高達75%,平均每月涉案金額達80億元,顯示其對社會與金融秩序造成極大威脅。
這類詐騙通常以社群媒體廣告或假冒專業投資平台為開端,將受害人引導至虛構的投資群組。在這些群組中,詐騙集團會安排大量「暗樁」(假投資人),不斷分享「獲利經驗」與「感謝老師」等訊息,營造投資穩定獲利、專業可靠的假象。部分民眾甚至會觀察群組數月之久,才被逐步說服進行實際匯款或面交現金。
資金一旦進入詐騙體系,通常會由所謂的「車手」收取後轉交至「水房」(資金中轉站),再透過「出金手」將部分金額撥回給受害者,製造出帳面上的「投資獲利」,進一步引誘其加碼投入資金。而當受害者希望提領獲利時,群組中的「老師」則會以「資金可利滾利、放久更賺」等話術勸阻,或進一步引導其進行所謂的「出金手術」。
為規避金融機構與警方的關懷式提醒,詐騙集團往往會要求受害人簽署「保密協議」,聲稱群組內投資策略屬於機密,若外洩恐涉及內線交易問題。受害人在領櫃時,亦被指示使用特定話術應對銀行行員,進一步提升警方追查難度。
辨別假投資詐騙的幾個重點包括:投資平台是否為合法、具規模的券商;是否涉及面交現金或黃金;是否有不合理的高報酬承諾;以及是否有陌生人主動推薦加入投資群組。真正的投資從不會以現金面交或專人收款為條件,若遇到相關情況,務必提高警覺,及早向警方或165反詐騙專線查證。

【警察杯杯說故事】陷詐團圈套怎麼勸都不聽! 原來簽了這個
- 2025/08/04